目前来看,颗粒硅距离全面达标还存在差距。
600W+超高功率组件因其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及高发电量的优势价值,为光伏发电度电成本下降打开崭新的通道,并成为光伏高效高质量发展之新解。天合光能以技术创新助力江苏能源变革天合光能作为江苏省内的龙头光伏企业,始终将创新作为公司发展战略之首。
高发电量助力光伏产业化高效发展,210至尊组件发电量增益达2.5%绿色发展、高效发展的背后是高价值产品的支撑博览会上,来自全国的光伏产业龙头企业、独角兽汇聚展会现场,从上游的生产商到下游专业的采购商、经销商,光伏产业全产业链积极响应碳达峰目标,共同推动行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奋力开拓光伏新能源赛道,助力各大商企贸易合作。秉承着推动新能源发展,促进达成双碳目标的主题,在2022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政府、广东省太阳能协会、红太阳、一道新能源、阳光电源、国银新源、广东五星、科曜、晶科、海泰新能、广东电网能源、兴储、美克生能源等政府、企业代表分别围绕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产品创新、融资方案以及光伏+储能的未来路径等议题展开了探讨,现场思维撞击氛围浓郁。8月9日,2022世界太阳能光伏博览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A区盛大开幕。据悉,本届博览会展会规模达到了50000+㎡、汇聚900+参展商、60000+观众人次,云集业内各大品牌:阿特斯、阳光电源、天合、晶科、东方日升、尚德、固德威、古瑞瓦特、益兆新能源、新昶虹、兴储世纪、玫克生、金源光能、瑞丰达、澳特浦、科曜、太一光伏、红太阳、国储、大海集团、民电电气、禾迈、科盛、泛海阳光、新驰电气、普今电子、互盈光、金菲仕、金三科、联塑班皓、博越光伏、海泰新能、新宇彩板、一道新能源、信源、鑫宏华、鑫泰莱、苏州金纬、蒂森智能、旭科、泰琪丰、蓝晶易碳、劲点照明、美克能源、欧达光电、全新、耐普电源、意美旭、东方旭能、华慧源、汉泰科、上迈、新耀能源、企华、德姆达、欣顿电源、英臻科技、川莆太阳能、西力电源、鑫禾电气、保利盛、金广源电源、南飞等参展亮相现场,同台竞技。
目前,太阳能光伏行业作为绿色低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发展的新阶段。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开启了我国光伏行业成功对话世界的高效窗口,将为全球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商家搭建权威、高效、便捷的交流与合作展贸商业服务平台,携手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全方位助推我国光伏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加强企业跟踪服务保障,开展精准对接,协调解决企业难题,确保企业稳定生产运行。
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指导协会、企业等定期发布真实客观的供需信息,严禁发布不实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对接不通畅等问题,加快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和智能光伏产业公共服务等平台,支持上下游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基础开展联合攻关,推进产业提质、降本、增效。为优化建立全国光伏大产业大市场,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立足长远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22年8 月17日。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文件原文如下:三部门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工信厅联电子函〔2022〕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局(厅、委)、能源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近期,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亟需深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
坚持企业在市场开拓和上下游配套协作中的主体地位,相关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合理确定生产目标和价格指标。积极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鼓励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加快技术研发和智能创新升级。加强光伏行业运行监测,推进实现动态监测、风险预警和政府决策快速响应,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持企业创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及重点配套材料、设备等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公平化、透明化在线采购、车货匹配、云仓储等新服务,提高供应链整体应变及协同能力
其中,从央企角度来看,大基地项目的开发仍然是重中之重,分布式作为补充;地方国有企业集中式与分布式均有布局;民企则更为灵活,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布局光伏,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侧重点。项目就拿到之后,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开不了工,导致前期的投入全部打水漂,现在被逼着做分布式和户用光伏。一直以来,国家电投都抓住了光伏行业的发展,在大基地、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包括整县推进都有布局。民企参与度明显降低,中标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与国有企业组成联合体,通过配合产业需求等以联合体的方式。
大唐集团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是电力结构的调整,沙漠、戈壁、荒漠大型基地仍是重点,分布式光伏作为补充,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新能源项目处处长王海生介绍,第一批大基地中,大唐拿下了接近8GW的项目,预计在1-2年之内投产。2022年7月20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召开。
阳光新能源副总裁焦文广坦言,从实际情况来看,十四五期间风光大基地很难全部建成,而中东部区,由于用地政策等问题,地面电站基本上全部受限。在新能源项目开发领域,阳光新能源无疑是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对于一线开发的情况亦了如指掌。
除了在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合作,西北电力设计院新能源设总李娜给出了另外一种思路,针对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产业配套问题,民企可以以对当地的贡献以及产业配套作为切入点,和央国企形成合力。截止目前,国家电投整个光伏装机已突破4000万千瓦。央企对风光大基地的偏爱,从大基地项目的业主中标中也可见端倪。广州发展新能源总经理余华堂表示,目前主要精力还是在中小型地面光伏的和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在论坛对话二环节中,来自三峡新能源、大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广州发展新能源、阳光新能源、正泰新能源七家电力投资企业、设计院的嘉宾就2022年光伏电站开发格局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探讨。此外,大唐集团还结合风电、光伏、水电、储能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布局了一些综合能源项目。
三峡光伏电站布局主要是在大基地建设上不断发力,第一批大基地中,三峡能源共获得了将近700万千瓦容量,目前都已开工建设,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内蒙、安徽等地,三峡新能源总工程师王忠亮在论坛上表示,分布式光伏只是做了一些尝试,但是随着整县光伏政策推出,三峡也在积极储备中,后续也有计划就整县开发领域进一步开发建设。然而,对于部分地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地方政府以整县推进的名义限制民企备案参与其中,但同时,国有企业对于分布式光伏顾虑重重导致项目推进困难,现实层面上的发展问题值得行业警惕。
一方面央企可以发挥资本优势投入资金,另一方面民企可以发挥灵活性优势,搜集更多资源和信息,把信息和资源与央国企项目开发结合起来,发挥效益。其中大基地与分布式光伏被行业看好潜力空间更大,但不同类型的投资企业开发布局与策略却大相径庭,这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位置以及资源禀赋有关。
但是央企的体量与分布式项目的规模、效益均不匹配。反观民营企业的电站布局则更为灵活,分布式光伏、集中式电站以及风光大基地各有侧重开发。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大基地项目的推进,国内光伏电站开发在十四五期间迎来了高峰。根据2021年指标分配系数来看,民营企业所获项目规模占比约为26%左右。王海生坦言道,民企在整县推进中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民企介入分布式光伏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开发运营模式。多种因素之下,我们秉承的还是因地制宜发展,每个地方的能源体系不同,阳光的新能源布局即西北、西北、内蒙以大基地为主,华中、华南、西南、华北分布式和户用占主导。
央企之外,地方国有企业也是十四五新能源开发投资的重要参与力量,但不同的是,在电站布局策略上,地方国有企业更为灵活。在余华堂看来,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周期较久,并且特高压能承载的负荷并不高,短期内很难起到对规模增加的效果;目前,中小型地面光伏的战略是深耕华南、优拓全国,选取一些经济条件、营商环境好的区域去深耕,争取做到与当地的经济、农业等配套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分布式光伏方面,广州发展正结合现有的布局,以有一定基础的地方为依托进行开发;整县开发,也期待与当地政府以及本地比较熟悉情况的企业合作。
对于开发企业来说,压力非常大。所以对于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央企可以引入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成功的开发建设模式,通过民企协助央企, 共同推进分布式光伏向前。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有企业的大规模进入,民营企业在光伏项目开发端的市场占比正逐步下滑,但在这一过程中,仍有具备相当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发挥其自有的优势与渠道,牢牢稳住了先发优势。大基地参与的不多,未来可能三个类型项目同步推进,但是各有侧重。
目前已经跟一些民营上市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推动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作为央企中最早进行新能源项目投资布局的企业,国家电投在光伏电站开发布局上更为全面。国家电投正从单一的光伏向综合性能源发展,包括光伏技术,系统集成以及两个一体化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光伏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邹鹏辉分享到。综上可以发现,在大型基地项目开发中,央国企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但同样的,对于进军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国有企业来说,选择与民企联合开发持有几乎也是必经之路。
同样的,黄启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央国企资产规模大,信誉等级高、融资成本低这都是他们的优势,民企也有自己的优势,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等等,央国民企合作对于整个新能源后续的发展帮助较大。对于光伏开发格局,黄启银也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会呈现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局势,风光大基地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光伏电站里面的开发主流,普通电站因为土地原因发展受限,光伏+是一个很好的突破模式;同时海上光伏因为占地少,发电量高,并且还可以与其他产业结合,未来也会迎来加速发展阶段。
作为分布式光伏尤其是户用光伏的深度参与者,正泰新能源总裁助理黄启银表示,正泰在大基地、普通电站、分布式都有参与,相对而言普通电站的分布式参与的程度更大。根据光伏們此前统计,山西、云南、山东、广西、吉林、内蒙等多省近36GW的风光大基地中,排列在前的业主清一色为央企,包括国家能源集团、三峡、大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华润、华电等。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电站装机量再创新高,1-6月全国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综合多位嘉宾看法,一段时间内光伏市场开发格局将会由大基地、分布式、普通地面三家马车齐头并进